国际:西方主流媒体为何对这件事“惊人的沉默”?时政热点-小虾米-资讯
新华社华盛顿2月13日电(记者熊茂伶)联合国秘书长前特别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指出,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近日对美国和挪威军队共同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爆料内容“非常可信”。他也留意到西方主流媒体对此保持“惊人的沉默”,可能是因为它们不愿在“北溪”事件报道中违背美国政府的说法。
美国专家罗列11项“已知事实”
萨克斯告诉新华社记者,他一直怀疑美方是破坏“北溪”的幕后元凶,赫什的爆料更增加了这一推断的可能性。
这张瑞典海岸警卫队2022年9月28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北溪-1”天然气管道仍在泄漏大量气体。新华社发(瑞典海岸警卫队供图)
为何要怀疑美方是元凶?萨克斯详细列举了11项他留意到的“已知事实”:
――美国长期以来强烈反对“北溪”项目;
――存在美国针对其他国家基础设施采取过秘密行动的大量记录;
――美国总统拜登2022年2月公开警告称,如果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将终止“北溪”管道,且保证能做到;
――美国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在2022年1月底一份报告中警告称,如果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北溪”项目将“不再推进”;
――除了美国自己,很少有国家有技术能力在不被美国立即发现的情况下发动这类攻击;
――西方情报机构已承认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俄罗斯实施了这一行动;
――瑞典方面不愿透露其调查结果;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称“北溪”管道被毁是欧洲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巨大机会”;
――纽兰曾称拜登政府对“北溪”管道“成了海底一大块金属”感到满意;
――除了个别细节,赫什爆料内容整体上“非常可信”;
――西方主流媒体对“北溪”遭到破坏、尤其是赫什爆料保持了“惊人的沉默”。
“最有可能的肇事者是美国”
早在去年“北溪”管道遭破坏事发之后,萨克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就直言,种种迹象表明“最有可能的肇事者是美国”。美国当时把矛头对准俄罗斯的说法没有说服力,因为这起事件的“最大输家是俄罗斯和德国”,欧洲“在很多层面上遭到严重打击”。
“这起事件令欧洲更容易受到能源危机所引发的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令欧洲更加依赖美国,”他说,“也令俄罗斯失去了一个谈判筹码。”
当时,萨克斯在接受美国彭博社视频连线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国的质疑。当被主持人问及为何怀疑美方时,萨克斯一口气给出了多个线索。他特别提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把“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描述成“巨大机会”一事,“倘若他真担忧国际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
国际:西方主流媒体为何对这件事“惊人的沉默”?,新华社记者,美国政府,哥伦比亚,秘书长,是因为,联合国,这件事,经济学,华盛顿,萨克斯,22108,小虾米,语音听资讯,最新资讯,热门新闻,热门资讯,http://www.580-8.com
问题,如此表态未免太奇怪了”。2022年9月30日,布林肯在记者会上针对“北溪”管道泄漏事件说,“无论如何,这件事也算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这有利于欧洲“一次性彻底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此番公开表态使舆论哗然。
背景链接:“北溪”被毁与赫什爆料
2022年9月底,“北溪-1”和“北溪-2”管道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的部分出现四处泄漏点。瑞典测量站曾在管道发生泄漏海域探测到强烈的水下爆炸,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俄罗斯曾多次呼吁共同调查,但遭西方国家拒绝。
这是2022年9月14日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今年2月8日,赫什在其博客文章中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2022年6月,北约举行“波罗的海行动”年度军事演习期间,美海军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上安放远程遥控炸弹。同年9月26日,挪威军机投下声呐浮标引爆炸弹,破坏了“北溪-1”和“北溪-2”四条管线中的三条。按照赫什的说法,美国总统拜登在同其国安团队进行9个多月“高度机密的反复辩论”之后,决定破坏“北溪”管道。辩论的主要焦点并不在于是否实施破坏,而在于如何不留下指向美方的证据。
对赫什的爆料,美国白宫和挪威外交部均予以否认,丹麦首相府、国防部和司法部则表示“无可奉告”。
监制:闫�B岩
记者:熊茂伶 邓仙来
剪辑:王玉珏 王沛
编辑:孙浩 鲁豫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国际观察 时事快报 外媒关注 图说世界 日,美,英,俄,韩,澳新资讯,
本文来源网络转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service#580-8.com(请将#换成@) 删除